一、向改革要紅利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新時期挑戰和機遇并存。一方面,改革和開放的紅利中較為容易的部分已經實現,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巨大,前景光明,有大量的紅利有待進一步挖掘。這樣的背景下,需要大無畏的精神,以強有力甚至是革命性的手段來突破各種阻礙,挖掘生產力的潛力,以改革來實現紅利。
能源領域以其面臨的挑戰以及巨大的潛在紅利,在十八大之后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人民寄予厚望。近年來,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大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正面臨巨大挑戰:一是需求旺盛,供給壓力巨大。在經濟大幅增長、能耗水平已經較高的情況下,我國本身的能源供給增長速度落后于能源需求增長速度,油氣資源尤其明顯。二是經濟結構較重,第二產業仍然是國民經濟核心,尤其是其中的高耗能產業產能和能耗多年高居不下。三是能源生產、消費過程中利用的負外部性明顯,能效和能源質量偏低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如環境污染等負外部性問題;以煤為主的能源供給結構又進一步惡化了污染問題。四是能源價格非市場化扭曲,受我國傳統價格體制的影響,能源價格整體上無法體現能源生產與供應的全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扭曲,且政府挑戰能源價格的困難巨大。五是能源安全壓力巨大,重要能源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應付價格沖擊和數量沖擊的工具匱乏,能力不強。
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能源革命”戰略,李克強總理也做出了重大部署,中央深改組推出的22號文也以電力產業為著眼點,率先拉開了能源改革的大幕。而能源革命的全面推進,將成為節約能源、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力,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發展轉向低碳方式轉變,從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縱觀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等四大方面的能源革命,我們認為,理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是核心要義。而從能源種類來看,電力是重要的能源品種之一,電力領域的問題也較為集中、更具代表性和急迫性,電力改革是整個能源改革的“杠桿改革”,是能源革命的突破口。在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本輪電力改革將本著“能競爭的地方充分競爭,不宜競爭的部分有效監管”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電力領域的基礎性作用,輔之以強有力的政府監管之手,以改革實現電力領域潛在紅利。